门窗幕墙网 时间:2013/2/19 来源:门窗幕墙网 点击率:444
我可以选择我的明天,但得知道晚饭在哪里
很多职业人士对自由职业抱着既爱又恨、错综复杂的心情。自由职业者看起来是多么正式、专业、冠冕堂皇的一个词呀,其价值至少应该相当于一个企业副总吧!由是观之,人们还是要把它纳入到职业的认知范畴里去,是一种“很好很好的”职业。
不过从英文“自我雇佣”的原意看,自由职业这个概念恐怕是进行了某种诗意的引申,引出诸多歧义,令概念本身处于模糊地带。而京城著名自由策划师李后笑对自由职业的经典表述是:“自由职业者是高贵的野蛮人: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逐水草而居,拍死苍蝇也是肉,捡到蓝子里都是菜。”
大多数自由职业者,之所以能“自由”,是因为在行业里“油”了,有自己的个人品牌、社会关系及成功案例。接了几个大活儿,财务上就自由一点儿;业务凋敝,时间上就自由一点儿———若是业务凋敝的时间超过财务自由的限度,那就要“自由地”去寻找一下饭辙了。所以自由职业就像财务自由,颇有镜花水月之感,虽然就在身边,但每每觉得是忽悠人的东西。
等待自由,是令人焦虑的;拥有自由的时候,也令人焦虑。当一项工作你无法按时按质完成,你所面临的压力全部是针对你个人的,没有品牌或机构给你撑腰挡箭,连客观理由都难找。而没有活计的时候,可没有谁在暗中给你发时效工资。
在这个都市里,最会生活的人,莫过于晚上九点以后就关闭手机的人了。手机开机,挂在网上,表明你对这个世界就是个随叫随到的应召。
具体比例说不清楚,但有相当一部分的自由职业者重新回到传统职业岗位,而且不成功的自由职业从业经历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是种损害,比如丧失协调能力、过分以自我感受与抉择为中心、讨厌程序、不适应团队等。所以选择自由职业确实需要一种“入场须谨慎”的态度。
或者,这焦虑的生活,就是自由职业的自由之代价?
作者:何博闻(文化地产投资公司城市创意港总裁、合伙人)
自由职业带来的“自由”只是相对而言的,虽然可以自主选择工作的内容、方式、合作伙伴及服务对象,却不等于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游离社会主流工作形态以外,为了生存和发展,自由职业者往往也要接受很多不情愿的工作,他们的内心世界未必比在职人士更为自由,反而可能更沉重。
收成未卜的实验田
因为自由职业者最大的资源是个人的技术和潜在的能力,要在市场与资源完备的正规公司机构分一杯羹,竞争激烈可想而知。而且在自由职业里,个人的态度行为就是个人的品牌和质量,放纵自己等于自我毁灭,所以真正成功的自由职业者必定是那些追求效率、讲求信用、技术和能力都是口碑极佳的人。由于极度重视个人品牌形象,这些成功的自由职业者往往需要超常付出,以卓越的工作表现和自律自强的形象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接纳。事业越成功,个人可供支配的自由时间就越少,自由职业者反而变得很“不自由”了。
与竞争激烈相对应的,是自由职业者失去了可供依靠的屏障,完全凭靠个人力量去开垦一块收成未卜的实验田。青黄不接是他们总会碰到的季节,有上顿没下顿的生存重压笼罩在许多自由职业者的心头,不稳定的收入来源是造成精神压力的最大问题。经济上的威胁令许多曾经自由一时的人倍感煎熬,最终还是放弃自由重新回到职场。
一位自由漫画师深有体会地说,所谓的自由职业者其实比上班族累得多,每天要“自觉”地工作12个小时以上,因为约稿的编辑可不管你是否休息!在一个企业组织里你可以磨洋工还照拿工资,但自由职业可没报纸看、没茶水伺候、没二郎腿可翘!
缺乏救生设备的游艇
如果把自由职业比作一艘优哉游哉的游艇,那坐在里面的人未免胆战心惊,因为这艘游艇的救生设备极不完备。
社会保障、企业组织保障、内心依赖归属感,这三个层次上自由职业者拥有的保障系数都远远低于在职人士。不少自由职业者常常面临“手停口停”的状况,哪有带薪的病假或年假?就算不分日夜,也没人支付加班费;生病当然不用请假,却没有“基本工资”或“每月许可病假”;生育孩子有权享受无限假期,不过生活费用要提早预备;万一收入减少或劳动力减弱,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也成了沉重的负担。
缺乏完善的保障,使自由职业者常处在忧虑当中,他们比在职人士更需要疯狂地工作,未雨绸缪,以更多的储备来应付意外的情况。
耕耘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块田地确实富于激情和期盼,但在等待收成的阶段如何应付生活和家庭的开销?保障体系的缺乏加上不确定的收入来源,自由职业者确实要比在职人士付出更多的艰辛,忍耐更长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