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时间:2014/3/26 来源: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点击率:1446
近年来,因“竞业限制”而起的矛盾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民营企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对涉及商业机密或知识产权等内容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劳动合同法》对竞业限制、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等行为究竟有什么样的规定,对劳资双方的责权又是如何界定的?
案例回放
“不给开离职证明就算了,还要知道我的新单位是哪家,公司实在管得太多了。”年后,准备入职新单位的孙耀对“老东家”有些不满,“知道了下家以后,他们又立刻让我签竞业协议,至于吗?”
原来小孙是一家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2013年10月他提出辞职。单位领导在他的辞职书上签了字,可办理完全部交接手续后,公司却不给他开离职证明。理由是,他参与了公司重要软件的开发,为防止泄密,公司必须知道小孙上班的新单位名称。
小孙觉得这很荒唐,但为了尽快离职还是照做了。接着,公司又拿出一份竞业协议让他签字。协议中除了规定小孙不能从事与本公司相同软件品种的开发外,还规定了禁止他10年内进行多种软件的开发工作。
“单位限制时间这么长,以后我怎么工作?”于是孙耀拒绝签字。“但不签这份10年的竞业限制协议,就拿不到离职证明,也就无法到新单位上班。”孙耀苦恼地说。
所幸,在工会的调解下,小孙再次和单位交涉,最终单位修改了竞业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期限为2年,此期间内单位每月按原工资的20%向小孙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法条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专家提醒
国家出台了相关法规对此进行了约束,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2年。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必须同时约定经济补偿的内容。用人单位应当在终止或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该经济补偿标准、数额由当事人自行约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的相关规定,劳动关系双方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相应补偿金的,若劳动者在离职后实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则用人单位需按照不低于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30%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多说一点
“竞业限制”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竞争优势,但有些公司的确存在滥用竞业限制条款的现象。并非每个员工都要受“限制”,高管、技术人员等才是“限制对象”。公司也不可以“只限制无补偿”,毕竟协议会让劳动者在下次择业时放弃诸多利益,用人单位也应相应提高补偿。 (木 杉)
法规解读
编者按:
3月1日,涉及众多劳动者切身利益、由人社部制定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正式施行。该规章规范了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权利义务,进一步维护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对《暂行规定》所有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解读(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依据】为规范劳务派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解读:本条规定了立法目的是规范劳务派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使劳动关系稳定。立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
第二条 【适用范围】劳务派遣单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企业(以下称用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适用本规定。
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使用被派遣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解读:本条规定了劳力派遣的适用范围。本条规定,用工单位包括企业、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并没有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