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时间:2013/2/19 来源:门窗幕墙网 点击率:440
56万字的《水浒传》(七十回本)中,出场的林林总总人物(不含开头的楔子)不胜枚举。其中,第一个走进读者视野的是谁?高俅是也。这位原名高球后为太尉的反面角色,正是一手导演梁山英雄大覆亡的核心人物。
对于高俅的奸臣本色和高超球技,中国的老百姓可谓妇孺皆知。可是,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出身市井的“浮浪破落户子弟”,其初入职场并获扶摇直上的最大秘诀竟然是一条当代经济学里最重要的原理——效用最大化。
年轻时候高俅,擅长“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但这些本事,并不是主流职场所需要的。按照科举考试大纲,这些一不能安邦二不能治国的才华,只能算是“奇技淫巧”,不是可以端上金饭碗的手艺。再加上当时娱乐业尚未兴起,体育也没有产业化的任何苗头,高俅在文娱和蹴鞠方面的才能失去了市场定价的可能。
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此。这高俅,先是被推荐到东京城里开生药铺的董将仕家“过活”,可生意人老董看不上这个闲人,以“家下萤火之光,照人不亮”为由推荐到了小苏学士处。后者只“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处。小苏学士的理由是,身为哲宗皇帝妹夫的小王都太尉喜爱风流人物,正用这样的人。果然,太尉这一见小苏学士差人持书送高俅来便喜,收留在府内做了亲随。
此处看,小苏学士比董将仕棋高一着。董只是怕高俅“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便胡乱推荐至别处,并不考虑高俅的特长和小苏学士处的需求。而小苏学士则变废为宝,把对自己来说效用几乎为零的高俅送与合适的主人,落得双方皆大欢喜。与现代企业一样,生产出的产品必须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让这产品成功变为商品,再卖得好价钱。小苏学士送高俅给小王都太尉,虽然没有直接换来金钱,但对小苏来说,金钱的边际效用远不如小王的一次“喜”。
与小苏相比,高俅对“效用最大化”理论运用的更是炉火纯青。一次,当了小王都太尉亲随的高俅被安排给其妻弟端王送礼物。当时,端王正在府中与小厮们踢球。有个球端王没有接着,滚到高俅身边,高俅见气球来,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端王对“浮浪子弟的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无所不通”。高俅此时的表现,正好可以让其本事在最合适的场合得到了展示,让其会踢球的才能有机会发挥最大的效用。
实际上,这次展示,潜在的买家也很好地给出了报价。次日,端王以筵会的名义召见小王都太尉,顺便提出了要求:“这高俅踢得两脚好气球,孤欲索此人做亲随,如何?”自此,高俅便踏上康庄大道:每日跟随端王,寸步不离。
两个月后,哲宗皇帝驾崩,端王登基成为徽宗。陪王爷玩耍的高俅,成了御用的宠臣。这高俅,虽然出不能为将入无力为相。可是,将相都不是那时的徽宗最为看重的,能陪着踢球对他来说才具“最大的效用”。这一点,高俅心知肚明。
果然,忽一日,徽宗与高俅道:“朕欲要抬举你,但要有边功方可升迁,先教枢密院与你入名。”当然,高俅用不着去枢密院上班。高俅明白得很,若一本正经地在枢密院忙活,自己的特长在那里不会发挥出什么大的效用,即使运气好能出点成绩,也不会为更喜欢“踢球打弹”的徽宗所看重。于是索性仍然“只是做随驾迁转的人”。半年之后,高俅名正言顺地升为殿帅府太尉职事,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卫戍司令。
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说过,关于人类行为只有一个一般理论,那就是效用最大化。现在看,高俅先生虽然在经济学理论领域没留下什么成果,但却是边际效用的实践大师,在职场以此为法宝,混的是如鱼得水。
营销专家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没有错误的商品,只有错误的定价。高大师比这些专家们更懂营销,他不但把自己“踢球本事”这件在彼时看起来异常错误的商品卖了出去,而且卖出了高价,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高价——换得了朝廷重臣的位置,原因就在于,他掌握了“效用最大化”这个当时只可意会尚无法言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