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时间:2013/10/22 来源:参考消息 点击率:530
台上,企业人力资源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详细介绍,综合管理人才、项目管理人才和专家型人才等培养路径适合不同人职业发展诉求。
台下,应届毕业生就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认真记录,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越“实际”的问题越能吸引求职者注意。
校园宣讲会近期正频繁地在各高校举行。相较往年,企业进校时间有所提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劲头也更为积极。
企业:校招抢跑 只为优中选优
就在本周,对外经贸大学就有八场左右的校园宣讲会,涉及企业包括中粮、世贸集团等。对外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连英青介绍:“企业进校非常踊跃,而且为了能够招到优秀的毕业生,它们的进校时间比往年早。”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孟广同样证实今年校招具有时间提前这一特点。他表示: “企业整体招聘量变化不大,汽车行业和建筑业岗位略有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招聘模式的改变。比如,一些企业通过合作院校的形式进行招聘,使得开放招聘岗位有所减少。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每年招聘很早且用人量很大。”
为了能够招聘到优秀的毕业生,企业所做的不仅是在时间上“抢跑”。
“校园招聘一直是腾讯招揽人才最主要的方式,腾讯在校招员工方面的投入,包括薪酬、福利、教育、培养等资源,保守估计,3年就超过10亿元。”腾讯招聘负责人还表示,腾讯今年的招聘规模仍然维持在1000人以上,目前已派出百人招聘团队分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香港等城市。而随着微信等产品开始走向海外,腾讯在校园招聘中逐渐放大了国际部分的比例。
在招聘方式上,腾讯启动了微信公众号,与应聘者或公众实现互动,试图突破网站的单向公告模式。无独有偶,百度也开通“百度校园”微博和微信,及时发布校园招聘信息并与网友互动。
而欧莱雅、百威英博等外企的管理培训生项目,因“跨部门工作经历”和“高管亲任导师”等因素,每年都会受到众多应届毕业生的青睐。毕业生一旦进入企业,发现他们“仰视”的高管也和今天的自己一样,是从管理培训生项目开始踏上职业发展之路。这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励。
校招企业条件确实“丰厚”,但也意味着其优中选优。
腾讯的团队会对有分量的专业竞赛的获奖者,具备知名互联网相关企业实习经验等毕业生优先考虑。
而想要在年底获得百威英博的录取,就要从在线申请、在线逻辑测试、电话面试、商业案例分析、一对一面试、商业模拟和高管终极面试七轮“考验”中脱颖而出。
毕业生:做好心理准备 态度更主动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699万人,有媒体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未来五年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
一直以来,关于就业难的话题始终热度不减,在这样的环境中2014届毕业生似乎早有心理准备。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小李上周末来到清华大学参加西门子集团的校园宣讲会,她告诉记者,对于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没有特别多的限制,只要不是对专业技术要求太高的工作她都愿意尝试。
连英青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她表示:“今年学生进入求职状态更早,并且对就业难度有心理准备,从参与招聘的学生人数和准备情况可体现。”
英才网联网站总编苑航告诉记者:“从目前英才网联接收到的应届生简历来看,他们求职的目标很明确,在求职地域、薪资待遇等方面理性成分加大。”
毕业生就业难题,其实更多表现在“择业”和“心理落差”方面。
企业性质、薪资、职业发展,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往往不能同时具备,毕业生在选择时常常会陷入矛盾之中。苑航建议,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更要关注自己所学专业、特长和兴趣是否与岗位所匹配,而不是一味强调薪资、环境等。“先就业,积累职场经验,熟悉岗位技能,一两年后再考虑择业。”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3年秋季跳槽调研报告》显示,新进入职场90后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跳槽意愿要高于前辈,有跳槽意愿的比例达到67%。
孟广认为,毕业生应该提前对职场落差有心理准备,但离职率高也非全部是学生责任,一些企业确实存在夸大宣传等问题。而2014届毕业生是否真的能够如外界所期待的“理性”求职,还要看几个月后的 “毁约率”情况。
就业指导:打铁还需自身硬
对外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连英青: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外界给予你什么样的帮助,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才是核心。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比如既懂经济又懂外语,既懂经济又懂管理等),当你自身素质提高了,就业自然不存在问题了。再有,就业还是要提早准备,到大四开始做准备会显仓促。最后,希望毕业生合理定位自己的期望值,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要实习还是要工作?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孟广:如果此时应届毕业生再找实习岗位,就要对企业具体用人安排非常清楚,并且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学生来说找个实习单位,要付出“时间成本”,当然要看是否有留下来的可能,并理智选择。
在进入职场之前,学生应该对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和“欠缺什么”有所思考,现在信息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及时掌握企业招聘情况,比盲目找工作更重要。
实现角色转换
英才网联网站总编苑航:职场新人如何融入团队,尽快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角色转换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克服自身问题,除外部积极引导外,自身态度也很关键。新员工要克服“学生气”,虚心接受老员工的指导,还要戒骄戒躁、团结同事。职场的环境与校园有很大区别,一些工作很枯燥,需要职场新人踏踏实实积累经验,尽快完成人生蜕变。在岗位与专业、兴趣相匹配的情况下,切忌轻易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