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时间:2021/6/21 来源: 点击率:347
35岁似乎已经成了互联网荣枯线,失业风险配合中年危机,进而加剧了我们焦虑。
对此,有的网友说,在23岁毕业时就开始听到各种焦虑,大学生就业率惨淡;到了25岁,管理层都在25岁;到30岁,招聘没人要;到35岁,被辞退没人要。人的一生都伴随着焦虑,做好自己就好了,这仅仅小概率的事,35岁还在基,中层的很多。仅仅是幸存者偏差,就像你看到很多985、211毕业,月薪年过百万的很多。
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35岁危机是伪命题,总不能35岁以上没当管理的都去创业。总结:35岁危机,说的是能力不行的基层35岁。
客观来说,35岁互联网行业这个现象,不是绝对地,但绝对是大概率的。
第一,现在35岁限制确实是现实问题,可能成为社会问题,需要国家出些政策引导解决,比如:税收上,监管上等等。国外老龄社会也有先例不过不是35岁而是65岁,35有点过。
第二,这个问题可能是短期问题,随着老龄化加重,以及行业竞争,国家引导应该不久的将来就能解决,所以大家要多反馈问题,年轻人也不用焦虑,努力提升自己能力比什么都好,估计10年就变化了。
第三,产生原因可能和人口结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真正完全市场化也有20年左右吧),大环境,资本家对商业本质的认识等方面有关,西方早期还有童工等问题,也出现过类似老龄问题只是岁数大小的不同,所以,要斗争,反馈,争取,使资本家有压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肯定有能力好的,不是问题的人存在,但80%的人都是普通人,这种现象成为风气就是社会问题,带来社会不稳定,为了整个大环境也要积极反馈斗争。可能现在你感觉问题不大,说不到哪一天就会成为你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何应对35岁危机?
人的成长不是线性的,而且“S型曲线”的,中年危机刚好是职业到了S曲线的转弯处,是有一些办法可以解决的。
从技术方面来看确实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方向努力的目标,从个人角度出发正好是开启全新人生之旅的黄金时段,选择与努力的方向,非常重要。
以求职为例,先明确生活目标,比如要赚多少钱,然后在市场上收集信息,明确自己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路线,管理好预期,别被周边的人带浮躁,最后就是制定可执行的目标,持之以恒的学习,做好时间管理,剩下的就是坚持了。
那么,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