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电解铝投资过热的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铝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但总的来说,铝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产量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铝市场长期供不应求,是铝的净进口国。但由于供应缺口不大,每年只进口十几万吨就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从1999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回升,对铝的需求逐渐增加,供求缺口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提出\"优先发展铝工业\"的战略发展方针,部分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电解铝投资项目。恰在此时我国电力供应开始呈阶段性过剩状态。
国际方面,2000年美洲地区因干旱水电发电减少,电力供应紧张,电价上涨,美铝等关停了约200万吨电解铝产能,导致电解铝、氧化铝供求关系发生改变,电解铝供应减少,价格上涨,而氧化铝出现过剩,价格下跌,电解铝利润空间拉大了350美元,出现暴利。
在这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电解铝产量迅速增长。从1999年的261万吨迅速上升至2001年的341万吨,增长速度也从1999年的8%提高到2001年的19.3%。自2002年开始,我国电解铝产量明显大于需求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铝国。当年我国电解铝产量达到444.7万吨,增速更是高达30.14%。消费量为416.7万吨,仅为17.5%,明显低于产量的增长速度,电解铝投资过热十分明显。
(二)国家对电解铝宏观调控的起因
1、电解铝供应过剩十分明显
产量的快速增加,导致从2000年开始,国内铝市场从供应缺口变为供应过剩。2001年,我国首度从铝净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当年进口量22万吨,出口量达29万吨。在国家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和国内供应过剩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铝出口快速增长,到2003年,出口量达125万吨。尽管出口的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的压力,但由于产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供应过剩局面依然难以改变。2004年5月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按目前发展趋势不加控制,2005年底我国电解铝生产能力将超过900万吨,远远超过2004年全国电解铝消费需求量600万吨的水平。
2、电解铝发展过快超过了外部条件的支撑能力
随着国内电解铝企业盲目乐观,纷纷扩大产能,自2000年末至2003年末的三年间,电解铝产能从318万吨猛增到834万吨,还有不少在建和拟建项目。如果对电解铝的盲目扩张听之任之,将有一批在建项目建成投产,一批拟建项目开工建设,电解铝产能将很快达到或超过1500万吨,届时我国氧化铝需求将达到全球的一半左右;电解铝行业年耗电增加到225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十分之一;电解铝行业年耗折煤1.2亿吨,占原煤总产量的7%。显然,氧化铝和能源增加的供应,无法满足电解铝增加的需求,也就意味着大量电解铝产能闲置,固定资产投资浪费,企业难以为继。电解铝的扩张速度超过了外部条件的支撑能力,不但氧化铝市场供不应求,电力、煤炭供应也十分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铝行业健康发展,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根据“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国家对电解铝发展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
(三)国家对电解铝宏观调控的过程和效果
1、2002年初期限制政策效果不理想
电解铝增长速度过快,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开始对电解铝行业进行整顿。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02年发文,要求制止电解铝行业重复建设,表明针对电解铝行业投资过热的整治即已开始,但收效甚微。不管有无条件的地方和企业,都将电解铝作为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精力和投入,纷纷争上项目。
2、2003年调控力度加大 效果初现
进入2003年,我国铝工业出现了火爆的投资热潮。中国铝业市场的战略格局重新分化,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战略格局被打破,民营资本正以不同的方式大举进入铝工业领域,形成抢市场、争原料、拼投资、上规模的竞争态势。一些新建的氧化铝厂、铝冶炼厂等也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开工建设,孕育了一场铝业投资和竞争的恶战。
针对电解铝这种投资过热的现状,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3年5月发文,再次要求贯彻国办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宏观引导促进电解铝有序发展,明令各地一律停止审批任何形式的扩大电解铝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更不得化整为零变相上新项目。但收效依然不理想,国内电解铝企业在国内需求扩大和大量开拓海外市场的情况下,继续不断扩大规模。
2003年8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为,电解铝工业产能过剩、总量失衡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关注。2003年10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通知自2004年1月1日起,将未锻轧铝的出口退税从原先的15%降至8%,进一步显示了国家对铝行业的限制政策力度逐渐加大,从控制出口方面抑制国内电解铝的快速增长。
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我国电解铝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从2003年8月开始,已没有企业提出设计和建造新的电解铝项目,在建的部分项目也纷纷停建或缓建。2003年我国电解铝产量从2002年的30.14%下降至24.5%。因采取宏观调控使得我国电解铝产量增幅下降5.56个百分点。但我国电解铝24.5%的增长速度仍然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3、2004年电解铝成为宏观调控重点 投资热浪迅速降温
2004年,我国经济过热迹象日益明显,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对电解铝这样本已投资过热的行业,更成为限制的主要对象。
1〉明令禁止过度投资 提高电价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召开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过度投资。对电解铝的调控力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为2004年电解铝的宏观调控定下了基调。
根据国家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除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含贫困县农业排灌)、化肥生产用电外,其余各类用电价格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的目录价基础上每千瓦时统一提高0.8 分钱(含税)。对于电解铝等高耗能企业未征收\"两分钱\"农网还贷基金(电价)的一律恢复征收。除电力较为富余的东北地区外,其余地方的优惠电价一律取消。相对于电解铝企业来说最少的涨了0.8分,再就是2.8分,最高的达到4.8分。
2〉收缩银根 遏制信贷
在国务院的指导下,银监会2004年2月8日发出《关于开展部分行业贷款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专项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银行信贷资金流向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情况,各大银行开始对电解铝行业的贷款进行了限制,拉开了控制电解铝银行贷款的序幕。
3月24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4月11日,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即从目前的7%提高到7.5%。目的就是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发出收缩银根的明确信号。
4月13日,银监会组成五大检查组,分赴广东、浙江、河南等七省部分金融机构,对钢铁、汽车、水泥、电解铝行业进行检查。
4月30日,中国银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商业银行适时、适度对钢铁、电解铝、水泥以及房地产、汽车等过热行业贷款进行合理控制。对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发放新的贷款。已给予授信和已发生贷款的要采取适当、稳妥的方式予以纠正。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适度从紧是稳健货币政策的近期取向,适当收紧金融体系流动性,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在央行的政策指引下,国内商业银行纷纷限制电解铝企业的贷款。
3〉提高企业进入门槛 全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
4月27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适当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其中电解铝投资项目的自有资金比例由原先的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钢铁、电解铝、水泥项目,年内原则上不再开工新项目。
5月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精神。
4〉土地、电力、环保多管齐下
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要求对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部清理,重点是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
5月国土资源部暂停半年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的审批,对国家禁止的产业不供地,对国家限制的产业严格控制用地。
6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调整了南方、华东、华中、华北4个区域电网的电价,在全国销售电价水平上每千瓦时平均提高2.2分。本次电价调整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试行差别电价。对上述行业中国家产业政策允许和鼓励类企业,电价随各地工业电价统一调整;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电价在以上基础上每千瓦时再分别提高2分钱和5分钱。
7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解铝行业环境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大对现有电解铝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搞好电解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鼓励开展电解铝环保科研和在线监测能力建设。
5>电解铝投资过热得到基本控制
在降低出口退税,提高电价,提高企业进入门槛,取消在建和拟建项目,限制贷款等多方面政策组合拳的影响下,电解铝产业失去了高速增长的动力。
电解铝行业投资从2003年的92.9%,下降至一季度的39.3%,到第三季度迅速下降至6.5%。2004年,电解铝行业同时缓建、停建240万吨生产能力,没有一家新的电解铝厂开工。2004年全国电解铝行业投资额比上年减少42.34亿元,同比下降18.13%。截至2004年底,我国正在运行和具备运行条件的电解铝企业为119家,比2003年减少了28家。2005年还会有一批小电解铝厂停产、并最终退出市场。预计如果不出现新的刺激因素,2006年以后,我国将没有新建电解铝厂投产。
4、2005年进一步控制电解铝出口 严防电解铝投资反弹
2004年我国对电解铝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此进入2005年我国电解铝的宏观调控总体上以预防电解铝投资反弹为主。2004年我国电解铝的出口达到168万吨,较2003年的125万吨大幅增长了34.4%。由于电解铝属于耗能大户,每吨电解铝需要14600度电,电解铝的大量出口将会导致我国能源的进一步紧张。另外,电解铝大量出口,把生产的污染留在了国内。因此进一步控制电解铝出口成为了2005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税;取消氧化铝加工贸易,提高电价,加强环保监督等。
2005年1月1日起,我国未锻造铝8%的出口退税政策已正式取消,并且还要征收5%的出口税。
1月26日,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中央组织部等六部委联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报告会上,马凯指出今后将继续加大力度,限制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的产品出口。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公布了煤电价格联动实施方案。自5 月1 日起全国销售电价水平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2 分钱,旨在解决2004 年6 月以来煤炭价格上涨、部分电厂经营亏损以及取消超发电价等对电价的影响。
6月22日国家有关部门决定给予国内12家电解铝生产企业氧化铝进口一般贸易资格。
7月14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环保总局上报的《关于停止氧化铝和铁合金矿加工贸易及配套措施有关问题的请示》。宣布从今年8月22日起停止氧化铝和铁合金矿的加工贸易。
8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出关于开展电解铝生产企业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尽快开展对电解铝生产企业的环保核查。将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核查结果,并征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意见后,于2005 年11 月首次发布电解铝生产企业环保达标公告。
(四)宏观调控使我国电解铝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迅速淘汰落后自焙槽
国家通过对电解铝行业的宏观调控,促使企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自焙槽淘汰速度明显加快。2003年我国自焙槽生产能力103万吨,占当时全国总产能的12.5%,到2004年底自焙槽生产能力降至不足36万吨,不足全国的4%。2005年6月随着包头铝厂正式关闭自焙槽,成为我国自焙槽淘汰的最后一个主要铝厂。中国有色协会会长康义宣布我国电解铝自焙槽已基本淘汰。目前国内目前仅有几个小厂在勉强维持,自焙槽产能不足20万吨,但不久将全部关闭。我国用三年时间基本淘汰自焙槽,速度远远大于世界同行的自焙槽淘汰速度,引起了国外同行业的一致好评。预焙槽,特别是160KA及以上大型预焙槽已经为中国电解铝工业的主体产能。
2、促使企业内兼并重组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在控制新增生产能力的同时,电解铝行业正在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重组兼并进程加快。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有色金属公司、中国诚通集团公司等具有实力的中央企业在国内电解铝厂的购并、重组、十分活跃。中国铝业公司在2004年频频出手,引人注目。继2003年将包头铝业公司纳入麾下后,2004年中铝以7.7亿元收购兰州铝厂持有的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8%的股权,成为兰铝最大的股东。同年,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福建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相继进入中铝公司。这一连串的收购行动使得中铝“一体化+大有色”的长期发展战略渐渐浮出水面。另外,中迈投资集团并购黄河铝电集团。所有的兼并收购行为,都明确无误地发出了中国电解铝行业正进入整合阶段的信号。2004年全国电解铝产量为667万吨,其中产量10万吨以上的铝厂23家,占全国产量的56.7%,而2003年这个比例是47.6%。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提高
2004年,中国铝工业在产量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行业整体技术经济指标也有较大的提高。电解铝企业全年每吨电解铝平均综合交流电耗为14683千瓦时,首次降至15000千瓦时以下,比2003年的每吨平均综合交流电耗减少347千瓦时,这也是我国电解铝行业平均综合交流电耗指标降幅最大的一年。吨铝平均阳极单耗509公斤和吨铝氟化盐单耗30公斤也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4、产业向两头延伸
因为电解铝产能已经出现阶段性过剩,同时国家严格控制电解铝新建项目,而氧化铝和铝加工均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整个铝行业产业链向两头延伸。氧化铝和铝加工行业发展明显加快。从而使得我国电解铝行业逐渐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近年来氧化铝的增产扩产过快,从而引发国内铝土矿资源匮乏问题,应引起注意。
(五)制约我国电解铝发展的主要因素
1、我国铝土矿资源有限 开采难度较大
世界铝土矿资源丰富,资源保证度很高。按世界铝土矿产量计算,静态保证年限在200年以上。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2003年世界铝土矿探明储量230亿吨,基础储量为320亿吨,资源量约为550亿-750亿 吨,探明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有澳大利亚、几内亚、巴西及牙买加等国家。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探明储量5.4亿吨,基础储量7.16亿吨,资源量17.87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不足5%,但目前开采量达到10%,保有年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在加大找矿勘探投入的基础上,我国有每年新增铝土矿储量3000万吨的能力。
我国铝土矿有310处产地,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贵州、广西、重庆五省市,其次山东、云南也有一定的储量。我国铝土矿与国外相比,普遍存在经济意义不确定的资源量多,经济可利用的基础储备量少,推断的资源量多,探明的资源量少;贫矿多,富矿少,尤为突出的是矿石质量的差别。国外90%以上的铝土矿为高铝、低硅、高铁、易溶出的三水软铝石。我国除占矿石储量的1.54%为三水软铝石之外,其余全部都是高铝、高硅、低铁、难溶的一水硬铝石。目前国内仅有广西平果铝土矿铝硅比在10以上,其他地区矿石铝硅比都比较低,铝硅比大于10的仅占3.9%,铝硅比在7-10之间的在26.1%,铝硅比在4-7之间的占59.5%,铝硅比在4以下的占7.5%,平均铝硅比为5.56,属于中低品位矿。我国铝土矿资源,由于高铝硅比的铝土矿资源不足,品质不高,大大增加了冶炼成本和难度,也导致了氧化铝的大量进口。
2、氧化铝新建扩建项目过快 资源面临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氧化铝均靠进口来达到国内供求平衡,但每年进口量仅为几十万吨。由于我国电解铝产量从2001年开始快速扩张。导致国内氧化铝严重短缺,进而大量进口氧化铝。从2001年开始,我国氧化铝进口量每年都以100万吨的速度递增。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共进口587万吨氧化铝,达到当年国内氧化铝产量的83%。在2004年在国内宏观调控最为严重的时期,我国氧化铝进口依然增加26万吨左右。
我国进口的氧化铝占世界现货贸易总量的60%以上,因此,我国氧化铝进口量的变化,对国际氧化铝价格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国内氧化铝进口的持续暴增,从而抬高了国际氧化铝的价格,使得我国电解铝成本受制于人,从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
在国内氧化铝大量缺口和暴利的刺激下,近两年国内氧化铝新建扩建项目十分迅速。2006年底前,预计国内具备投产条件的氧化铝在建项目总规模可达824.7万吨。其中中铝公司2006年底前预计可新增产能300万吨,地方企业(含中铝参股)为524.7万吨。如果考虑中铝公司参与投资项目的分成,预计到2006年底,中铝公司氧化铝总规模将突破1000万吨。除目前已公布的在建的氧化铝规模外,全国还有拟建氧化铝总规模1500万吨,接近国外所有拟建(扩建)氧化铝项目的总和。
如果上述企业新建和扩建产能能够顺利达产,那么2006年以后我国氧化铝进口将会明显进少,甚至出现氧化铝过剩的局面。但是根据2003年底我国铝储量估算,按当前开采规模计算,我国现有铝土矿资源储量仅能保证16年的开采需求。这样的资源状况,却有几十个、三倍于现有生产规模的氧化铝拟建项目在等待,一旦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几年内我国储量表内铝土矿资源将消耗殆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多年来的乱采乱挖,铝土矿资源遭受到十分严重的破坏,储量表已有很大亏空,所以我国氧化铝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
3、电力紧张长期存在
我国的电力市场供求在1997年达到了基本平衡点。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当时电力需求增长非常慢。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建设依然没有停顿。在1997年、1998年、1999年连续三年投产了4000多万千瓦的装机,批准开动了2600万以上的装机容量。事实上,电站项目的建设没有停顿。
最近几年,电力建设速度更加加快。2003年,新投产的装机容量达到了3484万千瓦,到2004年,一年投产的新的装机是5055万千瓦,这都破了世界纪录。
之所以电力增长这么快、供给增长这么快还是有缺口,原因很多,但是基本原因是快速增长的电力供给赶不上更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比如我们2004年GDP按照现金汇率计算,只相当于美国的八分之一,但是消耗的电力是美国的一半。我们消耗的电力比日本还要多,但是GDP只相当于日本的三分之一强。尽管这里有一些结构上、汇价上的不可比因素,但是能源浪费、利用效率低的状况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经济结构不调整,不能把速度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不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不要说电力供求紧张的矛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短期之内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依然难以解决。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供需走势决定了能源价格。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但这些地区的煤炭只能通过铁路外运,因为铁路外运能力饱和,短期间内进一步增加运输能力的困难很大。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除山西、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能源价格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大部分地区的电价将呈上升趋势。
每吨电解铝耗电15000千瓦时,相当于消耗原煤8吨,每增加10万吨电解铝产能,需要配套建设100万吨级大型煤矿一座,配套建设30万千瓦发电机组一套,增加运力100万吨。近几年我国电力持续紧张,电解铝是高耗能产业,产能的迅速扩大,加剧了一些地方电力供应紧张,也使建成的电解铝产能难以正常发挥。
我国电解铝耗电在全国总发电量的比例从1990年开始就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幅度迅速加快。到2003年已从1990年的2.2%上升至4.6%。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分析,将有限的电力资源用于支持电解铝生产发展并不合适。我国铝工业的发展必须适应电力供应形势,在电力供应充裕期间可以适当发展,当电力供应出现紧张时,必须采取紧缩的方针。
(六)、自给自足将成为我国发展电解铝的主要发展方向
1、我国电解铝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比较优势
我国铝土矿占世界总储量的5%,但目前开采量达到10%,保有年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按当前开采规模计算,仅能保证16年的开采需求。况且我国铝土矿资源贫矿多,由于高铝硅比的铝土矿资源不足,品质不高,加大了矿山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进一步造成我国自产氧化铝成本明显高于国际氧化铝成本。
由于我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国内能源的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这对于高耗能的电解铝行业来讲,无疑大大降低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全国电解铝的平均电价位0.35元/千瓦时左右,电解铝电力成本已经占到生产成本的40%,正在世界上算得上是最高的,在国外超过25%及被认为是危险的。
我国电解铝厂比国际电解铝厂唯一优势是国内廉价人力资源,但由于我国电解铝厂绝大部分为国有企业,员工众多,企业办社会的现象较明显,企业社会包袱较重。因此国内廉价的人力资源的优势也被明显的削弱了。
2、优化资源配置 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既然我国电解铝行业一方面受到国内资源和能源的限制,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比较优势。那么我国还要不要发展我国的电解铝产业,该如何发展这个产业。
众所周知,中国是大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事情不能照搬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功经验。一个较小的国家,可以靠进口解决吃饭问题。也可以靠进口满足工业品的需求,但这在中国行不通。试想,如果没有农业,中国到哪里采购足够的粮食?如果没有强大的原材料工业,哪个国家,能过给我们提供足够数量的钢材和电解铝?所以中国的发展,应该是综合性的协调发展,原材料工业也将健康发展。
由于缺乏铝土矿和能源紧张,我国不可能成为世界铝工业制造中心,更不可能长期大量出口。前几年我国电解铝出口数量较多,是在电解铝建设过热的条件下实现的。 从长期来看,我国不可能有充足、廉价的电力用于发展电解铝以供出口。
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我国铝土矿资源和能源不能保证铝工业无限发展的需要,所以只能确定有限的发展目标。对国内电解铝来说,只能做到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做到自给自足。通过少量的进出口来达到国内市场的平衡,调节余缺。因此我国电解铝的政策目标必须是: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适当通过进出口来调节余缺。
1991年以来我国电解铝消费增长率的平均值为15.15%,2004年我国铝消费增长率为16.38%。如果我国铝消费量以15%递增计,2004年我国铝消费量为600万吨,那么2005年我国的电解铝消费量将达到690万吨,2006年消费量为793万吨,2007年912万吨。我国可以根据这一需求规模调控我国电解铝产量和氧化铝的扩产速度。
3、宏观调控的方向 有保有压 区别对待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作指导和部署要突出抓好3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就是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具体到铝行业,由于铝工业是需要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产业,根据我国铝工业的发展的政策目标,国家应制定铝工业具体的产业标准。产业诸如标准包括最低注册资金,占地面积、用水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等许多内容。由于过去缺乏完整、配套的铝工业标准,因此国内的一些氧化铝、电解铝建设性项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制定配套的产业准入标准应是铝工业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资源差异很大。尽管从全国范围来讲,大多数地区不具备发展氧化铝和电解铝的条件,但在一些地区确实具备发展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的优势。
所谓发展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优势的地区,一是具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二是能源丰富,特别是水力发电资源丰富,可以提供廉价、稳定的电力供应。必须承认,目前国内具备上述优势的地区不多,主要是山西、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豫北地区、桂西地区和贵州中部和北部。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发展,而不是抑制其发展或不发展。我国电解铝工业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铝和其他有色金属一样,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铝工业仍然是一个需要适度发展的产业。
“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这一原则,在进入2005年表现得十分明显。由于电解铝属于耗能大户,国家坚决控制电解铝的出口,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8%出口退税,征收5%的出口税。但由于我国出口的未锻轧铝合金中,再生铝合金占了80%以上,而再生铝合金耗能量非常低,仅相当于电解铝的形成过程耗能的5%。所以我国政府决定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取消铝合金5%出口税,有利于鼓励再生铝企业发展。
国家为彻底解决我国电解铝出口过量问题,决定取消氧化铝加工贸易政策。但在公布之前,给予国内12家电解铝生产企业氧化铝进口一般贸易资格。此项政策的实施也是朝着有保有压的方向转变。既有效的控制了电解铝的出口,同时对于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电解铝企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因此,下一步对我国铝行业宏观调控应本着“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我国电解铝的产量规模应结合国内需求量进行调解,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宗旨。鉴于电解铝是高能耗产品,对电解铝的出口要给以一定的限制。对技术先进,具有资源优势的企业给与扶持,对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