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时间:2013/2/18 来源:门窗幕墙网 点击率:407
《大前程》杂志王斌在曾经火爆一时的美国大片《2012》里,人们仿佛看到了玛雅预言中人类的可怕未来。现在,2012年即将来到,对于新一届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所谓的预言不管真假与否其实都是笑谈,即将面临的求职,才意味着2012将是必须鼓足勇气勇敢面对的一年。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接近800万,加上历年富余、囤积的未就业的毕业生,保守估计将至千万。
在影片《2012》中,早有准备的人们因为登上了诺亚方舟而得以生存,但即将步入“求职洪流”的2012届毕业生,是否找到了职业生涯的“诺亚方舟”?准备好“船票”了呢?虽然形势逼人,但也万万不可自乱阵脚,兵法云:谋定而后动。把握时机,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什么时候求职最好?
一般而言,大学生会花费1至6个月的时间为未来的工作奔波。不过,既然将来每天要用上8小时和工作打交道,并且要把才智、精力和热情投入其中,现在多花点时间和心力寻找最匹配的工作,还是很值得的。
那么,究竟从何时开始求职最合适的?越早越好吗?当然,“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提前付出的努力必然会得到回报,但是大四的生活重心毕竟不只是求职,顺利获得学位和求职也同样重要。特别是,找工作也有心理、感情、喜好的周期,因此应该寻找一个效率最高、心理状态最好的求职时间点。总的来说,毕业前6个月开始求职是最佳时间点,不仅如此,从这时开始,每投入一个月的时间,就业率和薪资就会有稳步的增加。
这是因为,初上大四,大学生的心智、心理承受力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大四期间的学业、求职等还没有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分配,所以往往求职和学业互相掣肘而影响求职效果。毕业前半年,随着课程结束、心态渐渐成熟,求职知识的沉淀,借助对工作和求职成功的渴望,此时一鼓作气,定能取得成功。
选择“北上广深”,还是退居二线城市?
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困惑:选择“北上广深”,还是退居二线城市?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受个人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家庭背景、社会等等的影响,可能有着不同的答案,但不管是哪种选择都要对自己的现在、将来负责。
一般来说,应届生会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拼”,是因为这些大城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公正合理的竞争环境,而在中小城市除了浓厚的乡缘因素制约,“关系网”成了一道屏障,它将有关系的和无关系的大学生分成了两个群体,前者通过“关系”获得迅速上升的通道,而后者虽一身才华却要遭遇失业、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平台。其次,大学生一般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都有比较长远的规划,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充电”,在大城市,得到再教育的机会多、成本小,而中小城市在人才的再教育、再培训上很难吸引大学生。
因此若干年后,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大学生回到二线城市,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可以改变“无关系”的现状。而三线城市大多是需要技术性较强人才,因此若是文科类大学生求职就没有了优势,建议还是慎重为妙。
找工作别忽视了求职成本
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经济发达、信息畅通、求职成本较低,这是宏观上的估算,具体到每个专业就有很大的区别。如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科专业,求职目标明确,他们大多数从事与专业对口的职业,虽选择面相对窄但成功率高,不用太多的人力、精力、财力,成本较低。而那些热门的专业,因为更容易找到工作而使得求职成本较低。
究竟如何将求职成本降到最低?
第一,求职之前,要系统接受就业指导,面对机会,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信息和设施。
第二,要有明确的求职计划。以选择城市为例,要规划好求职的路线。而一旦选定了某个城市,就要集中精力,不可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于其他城市,否则必然掣肘求职精力,大大提高求职成本。
第三,简历重内容,轻外表。在求职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往往过于重视简历的封面,不惜重金进行华丽的包装,个人认为大可不必。一个成熟的企业看重的是工作经历、学识、素质是否合适职位,而华丽的简历外表恰恰是求职心态不成熟、不自信的表现,甚至会画蛇添足。一般来说2页A4纸制作而成的简历即可。
第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如网申和微求职,可以大大降低求职成本。
关心国际经济形势对求职没坏处
除了注意以上几个重要的因素之外,作为应届生还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了解、关心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及全球经济变化,特别是对自己将要求职的行业、企业以及其所在的地域要有深刻的认识,经济形势和行业的风吹草动可能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2008年经济危机为例,原本打算去苏州求职的我听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并致使江浙一带制造业倒闭,综合各方资料,笔者分析出苏州的制造业将会陆续倒闭并可能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形势恶化、企业招聘紧缩,大学生就业可能遭遇“寒冬”,而这种恶劣的形势要蔓延至北京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我当时将北京作为重点求职城市,并理智地将求职时间提前了两月,最终使自己在求职中把握了先机,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