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时间:2013/11/6 来源:中工网 点击率:528
据《工人日报》11月4日报道,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就业季即将到来,经历了去年“史上最难就业季”后,今年就业市场情况如何?记者实地走访武汉地区人社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及高校发现,一个基本共识性的观点是,“农民工就业热、大学生就业冷”、“公务员国企热、基层岗位冷”、“技能人才热、学术人才冷”就业格局日趋明显,这背后体现了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和失衡亟待调整。
武汉就业市场“三冷三热”的背后,凸显出就业市场人才供应的错配和个人职业规划的缺失。“农民工就业热、大学生就业冷”,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我国当前就业市场的岗位分布存在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认知和对社会岗位需求的现实存在偏差:“公务员国企热、基层岗位冷”,则是岗位社会美誉度差异大、待遇不平衡、发展空间不对等的体现:“技能人才热、学术人才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武汉就业市场“三热三冷”的现象,尽管只是一个地区的实际,但管中窥豹还是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现象。比如,“技能人才热、学术人才冷”是岗位结构性矛盾的反映,“公务员国企热、基层岗位冷”,则带有全局性的特征。如此冷热不均的现象,表面上看是岗位要求和就业希望的错配,但其深层原因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化和个人职业规划的缺失。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一个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应该尽早确立职业规划。自身的职业目标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不同年龄段的重点是什么,这些都应有明确和理性的认知。但我国当前的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布局,却反映不出个人职业规划的影子。更多展现的却是,就业岗位选择的盲从,就业地区的无序堆积,个人偏好屈从于社会习惯性认知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上学时选择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就业时选择什么岗位、选择哪个地区发展,未来的长远打算是什么。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个人原因外,更多是社会因素在发挥作用。比如社会对岗位的美誉度评价、社会对择业的习惯性认知,收入不对等对个人生活的压力等。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解决,短期将会反复出现劳动力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从长远看将影响我国整个劳动力队伍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因此,就业岗位“三热三冷”现象,提示我们要重视个人职业规划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警示我们要尽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减少和预防收入分配不均带来的对岗位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收入分配改革不推进,技能岗位、普通劳动人才的待遇得不到改善和尊重,就业观念不转变,这种现象的影响将会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