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时间:2014/5/4 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率:2612
调查显示,5万多名中国大学生今年只有21%表示希望毕业后到外企工作,比例低于去年的38%。跨国公司对中国求职者的魅力渐渐减弱。
跨国公司对中国求职者魅力渐失,大学生愿去外企就业比渐下降17%
上周,一则有关外企吸引力减弱的新闻引起不少城中白领的感触。据《华尔街日报》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接受调查的5万多名中国大学生今年只有21%表示希望毕业后到外企工作,比例低于2013年的38%。调查数据显示,跨国公司对中国求职者的魅力渐渐减弱。
对大学生吸引力,外企让位国企
大学生对跨国公司的热情降温。根据这份调查,中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跨国企业工作的比例人数,今年比去年下降了17%,降幅最大,而选择去初创公司工作的人数,今年比去年上升了12%,增幅最大。总体而言,今年有25%左右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去国有企业/机构工作,而选择去跨国公司工作的比例人数只有21%,外企对大学生吸引力的“头把交椅”,今年让位于国企。
有哪些企业是今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向往的就业明星呢?据统计,商科大学生眼中最理想的雇主排名,分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花旗、汇丰、国家开发银行、阿里巴巴、宝洁、华为。理工科大学生眼中最理想的雇主,分别是华为、谷歌、国家电网、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苹果、宝马。
外企优越感,今非昔比
对于跨国公司魅力减弱的调查,网上出现两种声音,有些网友表达了认同,网友“硅谷猎头”说,作为一名HR,他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跨国公司在中国吸引人才的优势确实在减弱。也有网友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有网友认为,国内企业的成长肯定会吸引一大部分人,但外企的优势,诸如规范与平等,还是不容忽视的。
对外企魅力减弱最有切身体会的,莫过于不同年代的求职者。2005年前后,一线知名外企进入校园招聘,往往挤得人山人海,那时能进入总部在广州的外企,往往被认为是“神”一样的同学,进入外企,意味着高薪,写字楼,光鲜的工作。但现在的应届生,手里同时拿到外企和国企的OFFER时,往往优先考虑国企,更不用说考上公务员或事业性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外企的魅力都难以吸引到中国毕业生。事实上,进入部分外企的竞争丝毫没有降低。以安利为例,该公司2014年校园招聘吸引了全国25000多名应届生投递简历,约100名学生进入到最终的测评中心环节,经过“过五关、斩六将”后,29名精英学子获得安利公司Offer,竞争程度是“万里挑一”。
本地高校去外企就业比例低
从本地两所重点高校中大和华工的情况来看,去国企和民企的人数远远超过外企。根据两校最近发布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大2013届本科毕业即选择工作的学生中,有28.37%的人去了国有企业,35.43%的人去了民营企业,15.10%的人去了外资企业。中大2013届研究生中,19.07%的人前往国企,21.11%的人前往民企,只有5.54%的人前往外企。
华工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有53.07%的人进入民企就业,26.26%的人进入国企就业,只有5.85%的人进入外企就业。华工2013届研究生中,有32.16%的人去国企,23.60%的人去民企,只有10.97%的人去外企。
从两校的就业数据来看,中大本科生去外企的比例大,这可能与中大的文科、经管类专业多有关。其次是华工的研究生,去外企的比例也大,这部分同学多与研发有关。比例低的是中大的研究生和华工的本科生。
外企“褪色”与不断裁员有关
调查分析,外企高大上的形象,正在逐步“褪色”,其原因是一些外资企业缩小中国业务,而中国部分企业工资和福利超过跨国公司。
业务方面,2013年,外企经历了裁员之年,日化行业 、制药行业、家电行业等多个行业爆出裁员计划。据报道,联合利华计划在2014年年底之前将其销售的个人产品削减30%,并计划削减大约2000个职位。IBM全球范围内的裁员,数量为6000~8000人。惠普在2014年年底前共将裁减2.9万名员工。在种种裁员的新闻面前,曾经高高在上的外企职员如今是“金饭碗”难保,而对于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外企的金字招牌也在“褪色”。
工资福利方面,据招聘外包供应商瀚纳仕发布的《2014年瀚纳仕亚洲薪酬指南》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开始跟跨国企业抢人才,以前,外企能够为求职者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开始具备这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