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幕墙网 时间:2016/4/9 来源:中国建材网 点击率:471
台湾已进入大学生多到“遍地走”的时代?是的。台湾“内政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台湾拥有大学学历者突破500万人,拥有研究生学历者则有130万人。
台湾1111人力银行“2015新鲜人就业追踪调查”指出,近3年大学毕业的泛“新鲜人”(职场新人)中,有25%仍待业。而2015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35%还未找到第一份全职工作,同比上升6%。一面是民众平均学历逐年升高,另一面却是“毕业即面临失业”。
岛内就业问题为何产生,又该如何解决?台湾职场新人是继续深耕本土还是离岛发展?两岸青年有话说。
①学历贬值蓝领走俏
台湾1111人力银行调查显示,高达79%的受访职场新人认为工作不好找,其中有36%认为非常不好找。毕业于台湾大学的柯伯麟向本报记者分析:“工作不好找,可能是指好的工作不好找,雇主也觉得优质人才不好找。原因是职场新人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没法很好地衔接到社会上去。”
柯伯麟认为,台湾高校应尽早帮助学生了解职场生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实习体验,或让企业直接进入学校开课,为学生步入职场做准备。高校学生更需要调整就业观念,拓宽职业选择。
在北京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台湾人罗鼎钧对记者说,台湾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学历严重贬值。“现在台湾‘少子化’形势严峻,高校招生困难,于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导致学生职业素养不足。这也是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读了大学,就不愿意去做蓝领工人。就连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想当办公室白领。其实现在台湾很缺技术型工人,月薪还不错。”罗鼎钧认为,台湾技术型人才市场需求大,本可为不少职场新人提供就业机会,但相关教育其实难以有效输送人才。
“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原本是专科院校,但都升格为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大多变得像综合性大学。”罗鼎钧说,这些学校大多授予学生大学学历,看似学历变高,人人都可以上大学,但会让部分学生变得眼高手低。而在升格过程中,有些院校教育会与市场需求脱节。
②薪资缩水西进大陆
“职场新人抱怨工作不好找,可能是因为薪资缩水,高不成低不就,有些人就会选择待业。”刚走出台大校门便入职台湾鸿海公司,随即外派大陆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的黄军谚告诉记者。
十余年间,台湾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升反降,在2.2万元新台币周边打转。对工作不满意的年轻人选择跳槽,可跳来跳去,薪资总难见起色。台湾1111人力银行调查还提到,刚毕业的大学生中虽有35%待业,但有近三成人已跳槽1次以上。而已找到工作的职场新人,目前平均也换过1.6份工作。在离职原因中,“不满意薪资福利”、“低成就感”、“升迁机会小”位列前三。
罗鼎钧分析,台湾是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出口下滑,经济前景不佳,由此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年轻人不断跳槽求发展,出走意愿也在增加。“台湾经济体量比较小,外派到大陆,机会比较多。”黄军谚说。与他有着类似想法的台湾人还有不少。据台媒调查,岛内约有1/3的年轻人有意西进大陆求职。
长期接触台生的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前会长周凯南对记者说,来大陆交流的台生,有些会表达来大陆找工作的意愿,甚至有比较明确的规划,比如毕业之后来大陆哪个城市、工作几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台湾女生杨子娴,目前在北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工作。在台湾读本科时,杨子娴选择了新闻专业。“念新闻传播系的同学更想来大陆,因为他们知道,台湾的就业环境和市场不太适合台湾年轻人发展。”
③“害怕回家乡变得封闭”
“台湾十几年来发展乏力,经济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以前是‘亚洲四小龙’之首,现在是尾巴。”罗鼎钧说,台湾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体环境不利,公司赚得不多,雇主也不敢多给薪酬。
“台湾1960年至1990年间GDP增长率几乎每年都超过10%。进入2000年后,台湾政局发生演变,政治恶斗不断,间接影响经济发展。”罗鼎钧认为,当前台湾缺乏新兴产业带动经济成长,外贸方面又跟韩国有很多重叠,在可预计的未来,台湾经济会持续低迷,就业受此影响也难见好。
“经常看到有关台湾的新闻,比如说‘太阳花学运’,就会觉得岛内很混乱,我心里很难过。”杨子娴说,反而大陆一直在推行积极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感觉发展得很好。
“我在北京念书,寒暑假回台湾,看到我的同学,都会觉得挺糟糕。他们没去过大陆,对那里一无所知。我跟他们基本谈不到一起,因为他们不懂,也不想懂。”杨子娴语带失落,“大陆有很多东西互联网、物联网化,而台湾基本没有移动支付,APP(应用软件)开发也存在技术缺失。大陆在做这样的创新和发展,台湾却没有跟着走,而在以前,台湾应该走在前面。这让我很害怕。我害怕回到家乡变得封闭。”
杨子娴说,她已决定在大陆长期工作生活。“在大陆工作,需要熟悉这边的市场和就业环境、产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感觉很有挑战。还有应聘公司的背景,如果之前没有打听或实习过,现在需要慢慢了解。”